首页 > 财经经验 > 时下经济的三大难题:谁能破解?

时下经济的三大难题:谁能破解?

[导读]:戈多的叹息 #时事热点头条说# 说起时下的难题,其实很多。 比如A股永远不涨的难题,估计无解。看移动平均线倒是向上的慢牛趋势,那是假象,并不是小散赚了钱撑起来了趋势线;我...
戈多的叹息
    #时事热点头条说#

    说起时下的难题,其实很多。

    比如A股永远不涨的难题,估计无解。看移动平均线倒是向上的慢牛趋势,那是假象,并不是小散赚了钱撑起来了趋势线;我们是天下第一融资大国,是扩容撑起了趋势线。指数涨,小散亏,慢牛即慢熊,别断错了行情。

    我们说时下经济的三大难题,其实说的只是现象,真正的难题是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难题都是大家频繁讨论的难题,罗列如下:

    第一大难题:中低端制造的出口贸易;

    第二大难题:土地财政推高的房地产负债;

    第三大难题:体制主导的投资模式‘;

    这三大现象决定了中国经济目前的局面为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是一枚铜币,它的另一面是需求不足,更直接的是消费不足,尤其是大消费不足,本质上是老百姓的收入支撑不住财政必不可少的额外税,这就是土地出让金。

    中低端制造的出口贸易如何突围?

    改革开放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开放的结果,中国妥妥的是受益者,特别是加入WTO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贸被称之为后备箱,它将中国巨大的产能通过后备箱输出给了全球,赚了全球的钱,而民粹主义者却认为中国成了被剥削者。中美贸易战后,开始去中国化,加之全球经济衰退,WTO基本废了;CPTT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规则中加入反非市场化行为条款,直接将中国拦在了贸易组织的大门之外,外贸这之后备箱难以再造辉煌,并直接影响到国内,产能过剩在所难免。

    怎么解决?

    中国的对策,一带一路,海南自由港,这些肯定不是最终解;而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太可能按美国的意愿,停止体制性的非市场化行为,跨不过去CPTTP的五大门槛,那么,一切要靠创新突围了,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涉及太多太多的因素,追赶是一回事,超越完全是另一回事,不乐观。林毅夫说,解决高科技卡脖子的问题很容易,一年,最多二、三年就齐活了,不知道他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当然要相信华为这样伟大的公司,但是,全球意义上的创新,决不是加大投资就能做到。

    土地财政推高的房地产负债如何化解?

    恒大负债2万多亿,相当于GDP的两个百分点,恒大的后面,还有碧桂园、远洋,再后面还有负债高达65万亿的城投。金融十六条做了一个升级版,强力支撑楼市的流动性,将债务展期至2024年的最后一天,让开发商有更多的销售周期,这是应急之计,不是最终解。

    房地产完全处于两难局面。

    一方面供过于求,没有什么政策能推动起销售,只要富人的大资金不进场,靠刚需的六个口袋肯定不行。富人的消费性投资占了房地产销量一半。2023与2021年比,全国销量基本上是腰斩,2021年销售面积为18亿平方米,今年1-8月仅6亿多平方米;也刚好差了一半。原因之一是富人退出,房地产失去了金融属性,投资性消费的底层逻辑自然不复存在了。

    为什么说是两难?

    既然供过于求,或者停止土地供应,斩断供应端,让需求端慢慢消化;或者让市场价格体系发挥功能,自我调节,价格下来了,销量也会改善。

    这两条都不行,因为,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也是地方财政用来寻租的,通过全民土地资源做价,得到的一笔额外税。企业税要看企业的发展,额外税要看老百姓的口袋,说到底是用土地资源推动的房产置换老百姓的流动性。所以,不会停止土拍以缓解供求矛盾,停止土拍,财政还忙什么?年度一半的开支从哪解决?放开价格也不行,一旦暴跌,谁还拿地?这两头地方财政都不可取。

    问题是以土地财政为主导的房地产,已经形成了高负债,房子明摆着销量上不去,而且一年比一年难,房地产可以说是最大的难题。

    最优解是彻底压低体制成本,地方财政不再依赖土地出让金,什么麻烦也没有了。

    实际的情况是,地方财政并不是富的流油,各地在告急,不降都不够用,这就是经济以外的问题了。如果不能降低体制成本,唯有高负债扛着,即便不引起金融风险,全国经济也会受拖累,难以再造辉煌。还有最未的一招,将凯恩期主义玩到极致,这就是货币贬值,将债务稀释,分摊给全社会。

    体制主导的投资模式如何转向市场效率?

    这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是一个二元结构,投资主要是国企担纲,资源与政策红利不是注入到市场效率,而是支撑所有制,偏重于国企。粗糙的说法是国企占有了80%的资源,仅支持了7%的就业,26.4%的税收,当然会出现供应强,需求弱的二元分裂;民企与民生息息相关,占有20%的资源,却要支持85%的就业和59.6%的税收,也是压的喘不上气,毛病一大堆,浓浓的求生欲望,在执行劳动法的问题上,在996的福报上找补,引起了民怨,而很少有人关注这个一亿五千万的市场主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它们还有没有利润?还能撑多少年,还能不能去模仿伟大的华为?华为今年研发投入是其利润的五倍,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哪一个公司能模仿,敢模仿?

    从单纯经济的角度说,二元模式引起了资源错配,资源不是流向效率,而是流向体制,这个问题不解决,从长远看,经济也难以再造辉煌,没有效率,谈何竞争,没有竞争力,又如何在国际丛林中战胜对手?体制与效率都不能丢,如何解?

    上述三大难题,谁有最优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个人经验网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inglc.com/cjjy_5137.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