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经验 > 国家规划和已经形成的19个城市群,34个都市区圈未来发展会如何,大家怎么看

国家规划和已经形成的19个城市群,34个都市区圈未来发展会如何,大家怎么看

[导读]:北极星5S 十九个城市群,成熟型城市群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大,区域内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锡常都市圈已经连绵一体,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联系...

  北极星5S

  十九个城市群,成熟型城市群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大,区域内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锡常都市圈已经连绵一体,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联系紧密,区域内香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大湾区将建成世界级别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北京、天津双核都市圈连绵一体发展阶段,区域内其他城市都市圈游离。其他城市群均处于游离单核都市圈发展阶段主要城市群及都市圈主要城市群

  全国三十四个都市圈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结合的成渝城市群发展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东北亚中日韩自贸区将推动辽宁、山东城市群快速发展东北亚一体化建设,青岛、大连将成为重要优先发展城市大连将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青岛将成为欧亚大陆桥联系日韩的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大连--烟台桥隧建成将加快东北和山东的发展,环渤海港湾建设将提速。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快一大批城市群发展哈长、天山北坡、海西、北部湾、滇中均会快速成长
 

  城市发展报告

  东部两大顶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就不必多说了,此外京津冀作为第三大城市群,其格局也已确立。

  其他城市群当中,我最看好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GDP规模高达6万亿,海峡西岸城市群GDP也近3万亿。

  相比来说,中西部虽有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但这三个城市群整体而言都都处于长期人口净流出状态,不仅严重缺乏均衡发展框架,而且无一例外的是省会独大。由于省会与其他省内城市经济基数差距过大,并且自身定位仍在不断提升,未来与兄弟城市之间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这样的城市群即使定位相似,却与东部名同实异。

  东部四大城市群各自至少有五个二线或以上级别城市,这与中西部构成了格局上的差别。东部几个城市群均是百家争鸣,绝大多数城市都处于人口净流入极端。

  中西部则只有省会人口净流入,就连各自省内副中心城市人口都在流出,并且主要流出方向主要就是自己的省会,这无异在加剧省会独大的模式。此消彼长之后,武汉、成都、长沙、西安、郑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而其省内其他城市却星光黯淡。就连有着中部非省会第一城名头的洛阳市,如今还只能屈身三线。

  因此从正面较量来说,中西部以城市群模式与东部竞争是绝无胜算的。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方式,依然是通过虹吸效应继续强化省会竞争力,毕竟中西部除了几个新一线城以外,并无其他城市能够对外东部外来务工人口构成吸引力。

  所以,中西部省会城市还是会继续集全省之力塑造,甚至不排除通过合并周边区域的方式去增强自身体量,直至数据规模逼近一线都是有可能的。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渐形成更大范围的广域竞争力,接下来才能进一步让外出人口回流。

  未来东部大概率是继续百花齐放,引领经济前行;中部则会出现三四个二线城市辅以省会共发展,形成小范围城市群;西部省会独大的状态恐怕将越发突出,不过成都和重庆在新一线当中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同时西部非省会城市的影响力会更加弱化。

  东部当然也有局部差异,南强北弱并未改变,不过北部由京津冀一体化、烟大海底隧道、青烟威一体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概念正在逐渐发酵,推升环渤海城市群的整体迈进。长期来说,南北沿海省份未来的差距可能会逐步缩小。

  而整体格局则依然是东部>中部>西部。
 

  锦绣中源

  在如今抱团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全国很多大中城市抱团发展,以城市群的模式发展,其中国家规划的全国范围内建设的城市群有19个,分布如下:

  这19个城市群的面积、城市数量、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其中发展最好的无疑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目前它们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三个区域,未来它们将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被公认为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长三角是国家定位的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2018年整个城市群的GDP达到17.8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接近1/5,其中长三角“万亿俱乐部”城市就有6个,而GDP在5000~10000亿之间也有7个,其经济实力之强,全国无出其右。

  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如火如荼,未来它们的发展潜力巨大。当然,其它城市群的发展虽然难以匹级以上三大城市群,但作为国家级城市群,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潜力也不俗。

  都市圈方面,全国共有34个都市圈,具体分布如下。这34个都市圈的发展水平也各有差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成熟型都市圈、发展型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发展最好的自然是成熟型都市圈,它们分布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未来它们发展会如何?由于数量太多,就不详细分析了,我们来参考一份研究报告。根据不久前发表的《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显示,我国目前有24个人口千万级的大都市圈,它们以全国6.7%的土地集聚了33%的常住人口,创造约54%的GDP。2019年这24个千万级都市圈发展潜力指数排名如下,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大都市圈,其次是北京都市圈、深莞惠、广佛肇、苏锡常……

  上海大都市圈发展潜力指数排名第一实至名归。上海大都市圈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2018年上海大都市圈GDP高达9.1万亿,远远高于其它都市圈。

  当然,除了上海大都市圈,其它都市圈发展潜力也不俗,比如北京都市圈,深莞惠、广佛肇都市圈等,它们都包含有一线城市……
 

  科普拾录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建设城市,未来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国家规划城市群以及都市圈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群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是高于都市圈的,可以肯定的讲不管是城市群还是都市圈,未来最发达的区域肯定还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再缩小一下范围,主要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区域。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优势主要是地理优势,因为地理上的优势才诞生了相关政策支撑以及人才聚集效应。长三角处在我国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位置,内河港口优势,特别是有上海为中心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处在珠江水系入海口位置,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是我国非直辖市一线城市,经济活跃性超过我国任何城市群。

  另外一个京津冀,从历史上便能看出,不管世界格局如何变迁,不管朝代如何变迁,一个国家的首都绝对是经济中心,因为一个国家的中枢机构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引领,周边拥有天津、唐山等大型港口城市,经济贸易往来比较便利,又拥有河北大面积的发展腹地,没有发展局限性,雄安新区就是最好的见证。

  除了以上三个城市群,接下来比较看好成渝城市群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也是地理上的优势区域,而成渝城市群是我国西南唯一的盆地地势,也拥有天然的聚集效应。当然每个城市群都与政策息息相关。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极度深寒

  我国经济历经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国内城市早已形成以北上广深为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领衔,成渝、长江中下游、中原和关中城市圈陪跑的发展格局。

  从内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来看,各城市早已过了高速发展期。在目前大环境下城市间的竞争在加剧,差异在缩小。这么几百座城市,十多个城市群都需要发展,所以产业、人口(人才)及政策优势则成了发展利器。谁占尽了优势,谁便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

  从目前来看,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仍将由北上广深所在的都市圈霸占。毕竟无论从城市竞争力、科教文卫、交通枢纽和政策优势,工业的发达,服务业的兴旺都不是其它地区可比。一、北京及所属都市圈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其中作为首都的北京更是具备所有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包括政策、人才、教育、科技、交通及产业,旁边的天津又有世界级大港的便利。方圆一百多公里范围内30所985和211高校,众多科研机构,聚集国内最多的科研人才,拥有最多的大型企业总部和科技公司。交通方面汇聚三大世界级机场,一大世界级港口。拥有如此之多的优势,其发展潜力显然不是内地一个省会城市可比。二、上海及长三角都市圈说实话,长三角都市圈自从去年底扩容到三省一市全境之后,其发展潜力显然下降不少。现时长三角全境拥有35.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超2.2亿的人口。虽然GDP总量有21万亿之巨,然而面对如此之大的面积和人口,难以避免的出现了地区产业分布不均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想要发展实非易事。如果只是小范围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南及浙北,那么其竞争力将仅次于北京。

  毕竟拥有全国仅次于北京的科教文卫和交通枢纽优势。工业制造实力甚至强过北京与天津,又是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百公里范围内同样坐拥数座世界级机场和港口。三、广深及粤港澳大湾区7100多万人口,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船小好调头啊。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不少,城市建设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相比三省一市全境的长三角要高出不少啊。全国第一的货运量、客运量,百公里范内三大世界级机场,三大世界级港口。拥有全国第一的工业制造实力,以及培养了众多头部公司。占全国1/4以上的出口,15万亿以上的工业总产值,47477家规模以上企业,是中国工业化水平最为发达的省份。工业强则国强啊,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服务业方面拥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国内两大金融中心之一的深圳和商贸中心广州。再加上香港地区良好且自由的经济、金融政策辅助,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潜力目前是能够排上第二的。四、其余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余区域性中心城市一般包括沿海计划单列市和内地省会城市。连同周边的城市组成了区域性都市圈。除几个计划单列市之外,其余省会城市有个共同特点,基本是一城独大。所属省份倾斜绝大部分资源、规划助其发展壮大。所以很大程度上,区域性都市的发展潜力来自于省份的发展优势和产业配置。从目前来看,基本形成省强则省会强的发展格局。

  回溯过去展望未来,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省份之间,城市之间面临的竞争在加剧,各地都在抢产业,抢人才。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表现谁也不会比谁高出多少,也就意味着极难扭转目前的发展格局。目前发展得如何,大概率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也是如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个人经验网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inglc.com/cjjy_1513.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