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经验 > 小农经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小农经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导读]:星语天云 一提到小农经济,网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小农经是不能致富的。 历代的地主富农是哪里来的?难道是天生的?不,他们来自小农经济。 现在农村的百万富翁...
星语天云
    一提到小农经济,网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小农经是不能致富的。

    历代的地主富农是哪里来的?难道是天生的?不,他们来自小农经济。

    现在农村的百万富翁是哪里来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他们来自小农经济。

    为什么小农经济能致富呢?因为小农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农经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史,她养育了整个华夏民族,繁衍至今,发展至今。小农经济有丰富的生产生话经验。

    历代王朝,为了稳定统冶地位,在历史上,曾好几次实行"均田制",例如周朝八百載,传说平坟三次,均田三次,即按每家人口,平均分田到户。

    于是家家都成了小农经济。但有的小农户,全家大小,非常勤劳,起早贪黑,精耕细作,再加之农闲发展付业,养牛养羊,养猪养鸡,就逐渐富裕起来,每年交夠皇粮国税,还有剩余。

    由于富户逐年剩佘积累,逐渐变成富裕中农,再变成富农。由干允许买卖土地,就大量买土地,最后变成地主。于是就产生了剝削阶级。

    但地主富农的前身仍然是小农经济,是由小农经济致富发展而来的。虽然后来产生了剝削,但在"均田制"初期不存在剝削。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全国农村家家都按人囗平均包土地。

    九十年代,各地都出了万元户,零零年代,逐渐出现了百万元户,以后至今,竞出现了千万富翁。

    这当然不是普遍的,这是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产生的。但这仍然是由小农经济致富发展起来的。

    现在,普通人家致富也不在少数,例如我的邻家,六十岁左右的一对夫妻,耕种全家四亩土地,农忙收割,有农机站收割机,春耕有拖拉机,在冬季农闲,又搞红薯加工粉条,粉碴养猪,养鸡养鸭,生话富裕。

    他们还有一儿一女,在外打工,工资都是八千至万元。家里早有了楼房与小車。

    这难道不是小农经济模式吗?土地加副业加出外打工,全家不是致富了吗?这些例子,在我周国四邻很多。公社化大集体,能有这种家庭致富模式吗?

    在平原地区,由于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农业,土地连片集体化,小农生产与小农经济会被消灭。

    但在山区丘陵地带,七沟八梁一面坡,大多是梯田梯地,小农经济仍有用武之地,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特色种植,发展多种经营,养牛养羊,养猪养鸡,多业并举。

    小农经济虽不能实现土地规模化,但可以实机械化与科学化种植,例如现在的适合山地的小型农机,微耕机,开沟机,打垅机,播种机,抽水机,收割机,脱粒机,粉碎机,要有尽有。

    小农经济,只要勤劳,与现代农业融合,在政府的管理和支持下,完全能夠致富!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家庭联产包责任制是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基夲国策"。

    故小农经济将与现代化大农业长期并存!


董元奔古典情怀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小农经济也叫做个体农民经济,是指建立在个体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以自行组织生产劳作为手段的,以男耕女织为形式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这是中国古代农民梦寐以求的被旧式文人称为田园牧歌式的劳动和生活模式。但是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非常漫长,一路走来非常艰难。

    一、西周后期:小农经济的萌芽

    小农经济萌芽于春秋时期,它是井田制瓦解的产物。

    耕作井田的是奴隶,奴隶在奴隶主的管理下,以一家一户的方式集中居住在井田中心区域,以集体的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点像近现代的集体农庄,只不过奴隶家庭生出的孩子仍然是奴隶主的财产,其长大后依旧是奴隶。

    从井田中分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自主耕作,自己养活自己,是当时的奴隶家庭所不敢奢望的事。但是,到了春秋时期,这种好事儿还真的就发生了。

    在水利灌溉技术、选种技术进步,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奴隶人口大幅增加等因素的促进下,西周后期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加之西周政府急需给养和人力以扩大军队,抵御西戎等少数民族武装的频繁侵扰,而大量奴隶被捆绑在井田上就显得不合时宜,于是,周宣王作出废除井田制的所谓“不籍千亩”的诏令。周宣王不再籍田,而是把王室的井田和农具分给一户一户奴隶,由奴隶自行耕种,奴隶在完成耕作和缴纳地租(粮食)的同时利用农闲时间参加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

    周宣王“不籍”井田的做法,实质上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这为小农经济的诞生提供了可能。周宣王当时也下诏要求奴隶主贵族都要向他那样做,但是遭到贵族集团的抵制,改革最后失败了。尽管如此,井田制由此开始瓦解。

    二、东周时期:小农经济的尴尬发展

    春秋时期,处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对军队给养和军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废除井田,解放奴隶,成为各国执政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各国先后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其中最典型的是鲁国实行“初税亩”和郑国子产的改革。鲁国和郑国的改革,主要措施就是把井田分给奴隶,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分级别征收税粮;另外也鼓励奴隶(其实已经是农民)自行开垦荒地,但是荒地也要向政府交纳税粮;还有就是奖励军功,农民参军英勇善战者可以进一步提高身份,甚至跻身统治者阵营。

    春秋时期的各国军人基本上是农忙时耕种自家的田地,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一旦有战事,那就不管农闲农忙都要参战。这种非职业化的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是不会太高的,而另一方面,战争的频仍却又时常使农民耽误了农时,小农经济模式自然也就难以顺利建立起来。

    战国时期,百余个诸侯国只剩下十余个,且大的只有七个了,诸侯争霸战争转化为更加残酷的兼并战争,形势迫使各国开展更加彻底的封建土地制度改革,于是魏国李悝改革首先上马,接着吴起、商鞅纷纷效法并使改革进一步深入,井田制被彻底砸碎,成百万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获得土地和生产工具。劳动力人口的大幅度增加给社会提供了剩余劳动力,各国的军队开始逐步实现职业化,战斗力大增。

    战国时期的军事斗争不仅常态化,而且时常处于白热化状态,军队职业化规模的快速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无法专事“男耕女织”的家庭劳作,同春秋时期一样,小农经济难以维持下去,更别提发展了。

    三、汉魏时期:小农经济的曲折发展

    西汉代秦再度统一天下后,罢兵劝农,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加之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全面推广,到文景二帝时,小农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汉初儒士争相讲授《诗经》,《诗经》中的牵牛、织女传说在汉代前期被民间不断演绎,故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人情味,“男耕女织”由此成为民间基于现实的最美的理想图景。

    但是,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土地是农民私有的,这为土地买卖提供了可能。汉代以前,每户农民拥有的土地很少,加之常常打仗,土地不能很好的经营,土地产出不多,交税之余仅够维持生存,因而土地买卖行为难以发生。西汉中期以后,太平的环境使大批农民能够专心致志的从事家庭个体劳作,缴纳“什一”甚至“三十税一”的农业税收之后,有了大量的土地产出剩余,土地买卖现象遂开始在民间发生。而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贵族对现有的奢侈生活仍然感到不满足,他们便大量购买土地。

    到西汉后期,皇族子弟、外戚子弟、宦官都成为豪强地主,各级官吏也都在各地大量圈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这其实是奴隶制的回潮。无节制的土地买卖所引发的土地兼并行为,终于酿造了两汉之际的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固然有遏制豪强地主的目的,但是起义的胜利果实最后被另一批豪强地主夺取,刘秀建立起东汉之后,土地兼并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愈演愈烈。只是两汉之际的动乱丧失了大量人口,加之更多的荒地得到开垦,东汉后来还加强了对河套地区和西域的开发,一部分人口因而得到西迁,这才使土地兼并没有立刻引发新的农民起义。

    但是,毕竟土地兼并的根源没有解决,东汉后期,中原地区居然出现了地主大庄园经济模式,一户豪强地主在自己的庄园里可以拥有农业、手工业、商业买卖,完全自给自足,在大庄园里劳动的自然就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算是奴隶)了。小农经济走向了它的反面,终于酿发了东汉末期的黄巾军起义。

    四、小农经济的最终形成

    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硝烟中,东汉政权崩溃,天下进入军阀割据和混战时期。谁获得民心,谁就能占领更大地盘,谁就可能统一中国。曹操从众多军阀中脱颖而出。

    为了壮大自己集团的割据势力,曹操敏锐的认识到西汉和东汉灭亡的根源,他把打击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打击门阀制度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出台了“唯才是举”的政策。战争使大批地主逃难或死去,他们的土地荒废了,战争又会夺取敌人的土地。曹操把这两类土地分给农民,以恢复小农经济,为对外战争积累给养和兵员。此外,曹操还组织本国和敌国的流民,以一家一户的方式在这些土地上实行屯田,从而使小农经济得到了壮大。

    曹操的做法被其他军阀的效法。比如:诸葛亮在南中诸郡实行个体土地所有制改革,推行小农经济模式,又组织农民在汉中与军队一起屯田;吴国开发交州,使尚存有奴隶制残余的交州进入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时代。

    三国时期之后的两晋,短暂的统一局面使土地兼并现象回潮,但是随之而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对峙局面再次使豪强地主势力得到遏制。小农经济特别是南朝的小农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隋唐建立起庞大的大一统的帝国后,朝廷出台了遏制豪强地主和门阀制度,发展个体农业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国家还推广先进的曲辕犁和适用于家庭操作的小型灌溉工具——水车、筒车。唐朝前期,政府还组织民众修建了诸如王梁渠、镜湖这样的一百多处大型公共水利工程。通过这些综合性的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的措施,唐代立国数十年后,国家遂进入武周之治和开元盛世。隋唐又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度使大批寒门子弟跻身于上层社会,统治集团的扩大客观上稀释了豪强地主的“浓度”,有利于小农经济模式的稳定。

    小农经济模式在古代几乎等同于所谓田园牧歌的生活模式,这是中国古代农民的梦想,但是西周时期萌芽的小农经济模式,直到隋唐时代才真正确立起来。当然,小农经济的田园牧歌情调是封建文人梦呓出来的产物,即便是到了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的宋元明清时期,田园牧歌都不仅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崇尚劳动、节俭的中国古代农民所不感兴趣的。

    【说明】

    1、插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2、文章系原创,侵权必究。转发、引用请事先告知今日头条或作者。

    (编辑:董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个人经验网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inglc.com/cjjy_4410.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