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经验 > 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

[导读]: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马文博)2022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我...
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2022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多作用,货币政策依然处在相对充足的区间内。

    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留下了足量空间、足够工具。总体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依然处在相对充足的区间内。图为市民经过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图片由CNSPHOTO提供)

    继续支持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贯宗旨,也是2023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和关键。

    2022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发挥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1.21万亿元,环比多增4743亿元,同比大幅多增8717亿元,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尽管岁末宏观经济总需求显示出超速反弹的迹象,但目前宏观有效需求仍然总体不足且结构不平衡,微观主体敢贷愿贷长效机制欠缺,货币层面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2023年1月召开的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会议提出,2023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保持贷款平稳增长的同时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实现全年信贷均衡投放;要继续执行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障刚性和改善性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要全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计,2023年银行信贷投放将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例如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投向汽车、绿色家电、住房等扩内需领域。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2022年两次合计降准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目前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体不到8%,虽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但也要珍惜政策空间,根据实际情况释放长期流动性,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央行近年来创新推出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精准引导贷款流向上发挥出积极作用,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起到了更好的调控效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而上一年度的提法则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降准的空间和可能性均存在,但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所以,2023年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看点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退出、新设、完善,精准解决经济恢复过程中的结构性难题。

    2022年年底,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他表示,“总量要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超出预期;“结构要准”就是说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2023年1月29日,央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媒体表示,央行延续实施三项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的作用。

    娄飞鹏认为,央行后续需要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必要时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

    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陈佳认为,回顾2022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高浪急,但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经受住了考验,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尽管整体运行态势已有好转,但要实现总量合理增长、质效全面提升,依然面临不小的风险与诸多挑战。其中,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海平表示,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可能会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空间,但货币政策环境依然复杂。

    2023年1月13日,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总的来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的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宣昌能说,2022年以来,美国、欧元区、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度收紧货币政策,大幅加息,这对全球金融体系形成了紧缩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跨境资金面临流出压力。对于2023年美联储加息,市场有一定的预期。我国宏观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加之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我国金融体系自主性、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这些都有助于缓冲和应对外部风险,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加息带来的溢出效应。

    宣昌能表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综合施策,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特别是引导企业做好套保工作,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陈佳认为,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留下了足量空间、足够工具。各类产业链层级的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工具,绿色金融、蓝色金融等结构性金融创新,将是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创新的战略重点。总体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依然处在相对充足的区间内。


第一财经
    11月26日,为期两天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经济趋势》开启。连平、盛松成、李迅雷等首席经济学家、业内资深人士共议未来经济趋势。

    谈降准

    ►►连平:未来总量工具下调空间更大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指出,准备金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准备金率未来的调整模式会改变过去一次调整0.5个百分点或更多的模式。未来五年、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准备金率很少有机会往上调,可能未来更多的时间是持续下调。

    连平认为,2023年可能向宽松方向调整,可以降准,但是幅度会控制。未来货币政策在总量工具、价格工具来看都是有下调的空间,总量工具下调空间更大一些,但是也不会持续大幅度进行调整。

    ►►盛松成:降准后金融机构资金流动性增加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指出,央行宣布准备金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大概是7.8%,资金流动性增加。

    为什么现在首先降准,而不是下调LPR?盛松成认为,首先涉及到流动性,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发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主要是金融机构购买。金融机构要有资金才能买,所以要降准。

    谈货币政策

    ►►连平:明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更大

    连平指出,货币政策还有非常重要的结构性政策,在最近三年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这些结构性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所谓的结构性政策,既有结构性的效应,也有总量效应,本质上来讲还是在增加流动性。2023年总的来看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向松调整的基调依然不会改变,它的操作空间比2022年来的更大一些。

    ►►盛松成: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

    盛松成指出,我国的物价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物价今年的目标是3%,现在是2%,全年不可能超过3%,这也为货币政策的未来留下了空间。近期我国经济波动比较大,但是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实,有望回稳向上,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支持经济恢复发展,保持物价基本平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谈房地产

    ►►盛松成:LPR下降还是有空间的

    盛松成指出,现在金融机构都已经开始介入房地产调控了。以前我们希望把金融和房地产风险隔离开,但现在看来,没有金融的介入,房地产风险很难化解。

    盛松成强调,我国房地产一定会、必须会实现软着陆,但要有时间,各方面共同努力。所以才会首先是降准,当然,不等于LPR下降没有空间了,还是有空间的。

    ►►连平:明年房地产市场依然会对整个市场运行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

    连平指出,展望2023年,房地产市场尽管有很多相关的政策支持,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政策,但是市场企稳步伐明显放缓。企稳逐步回升的过程可能会是比较长的阶段,可能会加长一到两个季度。在2023年,房地产市场依然还会对整个市场运行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

    ►►徐高:地产的新模式可以决定未来多年的经济发展前景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地产的新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这还需要再观察。地产其实也联系到我国的基建,这种新模式可以决定的不仅仅是明年的经济发展前景,甚至是未来多年的经济发展前景。

    ►►李迅雷:居民家庭理财也不能过多地配置在房地产上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当中,这种转型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结果。随着房地产的上行长周期结束,居民家庭理财也不能过多地配置在房地产上。

    谈美联储加息

    ►►盛松成:美联储加息抑制通胀效果有限

    盛松成指出,美联储加息抑制通胀效果有限。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对通胀当然有效,但效果是不及预期的,而且加息的副作用已经逐渐显现。今年10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速高达7.7%,有人认为其相较于9.1%的高点已经大幅下降,但很多人没有看到一个现象——环比还是加速上升的。10月份美国CPI环比增速0.4%,较9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说明这么猛烈的加息,加了半年,环比每个月的物价竟然没有下降,继续上升,这说明效果不及预期。

    ►►连平:美联储加息正在朝着尾声推进

    连平认为,美联储加息正在朝着尾声推进,判断在2023年的一季度应是本轮货币政策整个收紧过程的尾声。美联储可能于今年、明年分别再加息一次,而且加息的幅度也会减弱,比如0.5个百分点,50个基点,或者25个基点。

    连平进一步指出,美联储货币政策明年由紧到松,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压力将逐步减轻。


木头视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而最近,中国央行掌门人的更换,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潘功胜接替易纲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从稳健到适度宽松,再到现在的稳健偏宽松,央行一直在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微调。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央行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经济发展,包括定向降准、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

    然而,尽管央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债务风险加大、股票市场波动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

    那么,中国将如何推动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呢?

    首先,央行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将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央行还将继续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以支持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等弱势群体。

    其次,央行将加强金融监管。过去几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为了防范风险,央行将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再次,央行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了使人民币更好地走向世界,央行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

    此外,新的央行掌门人还将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数字货币是未来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新的央行掌门人将会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金融市场。

    最后,央行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根基,央行将通过各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总的来说,央行掌门人的更换,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个人经验网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inglc.com/cjjy_4420.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