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经验 > 苏联扭转军事劣势,军事力量开始与美国抗衡,差距不断缩小。

苏联扭转军事劣势,军事力量开始与美国抗衡,差距不断缩小。

[导读]:妙笔历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战后,苏联和美国都把发展军事力量当作重要目标之一,认为强大的军...
妙笔历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战后,苏联和美国都把发展军事力量当作重要目标之一,认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是进行谈判的基础。美国作为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战后军事实力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拥有对原子弹的垄断。战后,苏联特别注重发展军事,国防开支不断增长,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1949年9月,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1957年,苏联抢在美国之前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并不断增加国防开支,常规军备力量也大幅提升。

    古巴导弹危机让苏联充分认识到发展军事的重要性。这场危机引发了苏美剧烈对抗,最后苏联做出妥协,不得不撤走在古巴的全部武器。苏联落败的原因之一是过度自信的领导人低估了美国的反应,认为正在走下坡路的美国不敢太过反对。另外,也说明在当时的苏美军事实力对比中,苏联还处于劣势。这次危机之后,苏联领导人实行了全面扩充军备方针,既注重发展战略核力量,也大力扩充常规军备。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苏联发展军事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而美国此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却相对在下降,之前奉行的全球扩张战略让美国感到力不从心:越南战争让美国遭受道义上的指责和财力的损失,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为这场战争至少花费了1500亿美元;全球庞大的军援开支也很难继续维持。为避免更大的损失,1969年尼克松政府对美国战后的政策做了重大调整,逐渐形成系统的“尼克松主义”,实行战略收缩:在战略核力量上,用“充足论”代替“优势论”;在常规力量方面,用“一个半战争”取代以前的“两个半战争” 战略;收缩海外力量,以摆脱军事上的负担;削减兵力,1968年美国军队现役兵员有354.7万,到尼克松下台前夕,已下降到216.1万。

    与美国相比,此时的苏联却在积极扩充自身的军事实力。从1965年起,苏联开始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此后一直有增无减。1965年的军事开支比1964年猛增144亿美元,达到623亿美元,比赫鲁晓夫时期最高的1963年还多84亿美元。1969年,苏联的军费开支高达898亿美元。 到60年代后期,美国拥有洲际导弹1054枚,潜艇发射导弹656枚,远程轰炸机540架,苏联则分别拥有1200枚,230枚和150架。 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接近美国,特别是洲际导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

    苏联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军事实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军费增长速度超过美国。苏联的核武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和美国不相上下,常规军备也得到充分发展。尼克松政府努力争取同苏联进行限制核军备竞赛的谈判,在1972年5月签订的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的协议中,美国大体承认了同苏联的均势:苏联被允许保持数量上的优势,如美国把洲际导弹的数量保持在1054枚,而苏联则有1618枚。美国接受了部署在44艘潜艇上的710枚潜射导弹的限额,苏联可以有62艘潜艇和950枚导弹 ;美国则保持弹道导弹潜艇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战备水平。此后,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方面,苏联都呈现出赶超美国的势头。对苏联而言,军事上的平等关系,意味着苏美政治上的平起平坐。

    在核军备方面,70年代初苏联大型洲际核导弹已威胁到美国的领土安全。美国在1968—1974年这五年内的实际军费开支减少了37%。1974年美国武装部队拥有的飞行中队数量为1964年的40%,军舰数量为47%,而作战师的数量仅为16%。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在1969年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开始前,美国拥有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总数为2270件,苏联只有1360件。到1975年,苏联已达2537件,大大超过美国的2142件。此后这一趋势有增无减。 苏联的核潜艇也得到发展,从1967年到1991年,苏联共建造了77艘战略核潜艇。 苏联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上超过了美国。随后又同美国展开了以提高命中精度、机动性和发展多弹头分式导弹为中心的质量竞争,美国的核优势不复存在。

    在常规军备方面,苏联也呈现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在部队规模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发展迅速。苏联的常规部队人数从1968年的322万增加到1976年的365万;美国则从1968年的354万裁减到了1976年的208.7万。 苏联的作战飞机、装甲车辆和火箭发射器的数量都超过同期的美国,甚至在长期处于劣势的海军力量上,也开始向远洋进攻型转变。在美国因越战负担放慢海军发展速度时,苏联大力发展远洋战舰,以及与大型海基平台相配套的重型反舰导弹,大规模的海上军事演习不断增加,苏联海军逐步向地中海、加勒比海、印度洋、太平洋等水域扩张渗透,海军力量基本与美国持平。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的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曾夸耀:“我们光荣的海军旗帜现在已在世界各海洋的遥远角落飘扬。”

    苏联在欧洲的军事优势得到加强,70年代后半期苏联在欧洲部署新型SS-20机动中程导弹(三弹头)和逆火式轰炸机,用以针对美国的西欧盟国,进而构成对西欧强有力的威慑态势。 1975年,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雷·克莱因提出一种估量国家实力的公式,得出的结果是,美国实力指数为35,而苏联却高达67.5。 苏联原本稍逊一筹的状态,正在被近乎真正均势的状态所代替。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全球主义”直接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扩张的地域范围大大增加,不再局限于东欧和与苏联毗邻的国家,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和西方利益攸关的中东等地区,都有苏联干涉的行动;对外军援激增,1969—1979年间苏联对外军援已高达207亿美元,为1955—1968年间的四倍多。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上说,地球上没有哪个角落,不在苏联制定对外政策的考虑之列。

    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让美国和西方极为不安。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强硬的对苏政策。里根开始增加军费开支,要同苏联进行全面军备竞赛,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要把双方竞争领域扩展到外太空。1985年2月,里根强调美国的使命之一,是“在所有的地方保卫自由和民主,广泛支持‘自由战士’对抗苏联支持的侵略”。 这被舆论称之为“里根主义”。这一年夏天,美国开始对尼加拉瓜、柬埔寨、阿富汗等国的反政府和抵抗力量进行援助。面对美国的强硬手段,苏联希望维持两国现状,在强调缓和的同时,极力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在阿富汗问题和欧洲中导谈判问题上与美国互不相让。两个大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世界和平再次受到威胁。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依然处在冷战的世界环境中,苏美冷战从缓和到紧张,最终达到顶峰。冷战深刻影响了苏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也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为了争夺霸权,苏联和美国长期进行代价昂贵的军备竞赛。对于武器“多少才够”,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复,虽然中间苏美进行过多次军控谈判,但是这些协议并没有真正遏制双方军事武装的升级。在苏美总体经济实力对比上,苏联始终处于劣势,然而苏联在军备竞赛上的投入却远高于美国,苏联长期把国民生产总值的10%—14%用在军事开支上(70年代美国的这个百分比为5%—7%,日、德、法、英则只在0.9%—5%之间) ,庞大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让苏联成为霸主,反而使苏联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上半期,美国扭转了70年代的软弱被动状态,恢复了苏美互有攻守,而美国攻大于守的局面。里根执政头几年,美国国防预算开支每年增长25%。 巨额的军事开支给苏美两国带来沉重的负担。

    过高的军事开支阻碍了苏美两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八五”计划、“九五”计划顺利完成,在同美国的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经济增长迅速。但由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没有改变,且为争夺霸权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农业和消费品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发展结构最终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由于长期奉行赤字财政政策,加上越南战争的拖累,出现严重经济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能源危机频发,出台的经济政策没能遏制经济的衰退,经济发展由通货膨胀恶化为经济滞胀,美国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丛生。

    军备竞赛给苏美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首要的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但是苏美却陷入军备竞赛的旋涡不能自拔,苏美各自扩充势力范围,增加对外军援,使得地区间冲突不断。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新思维”战略,转变态度谋求苏美共同发展,并希望双方通过裁军、削减武器等手段实现军事“向下的平衡”,这说明苏联认识到过度军备竞赛的弊端,希望突破困境。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苏联未来的发展依然充满变数。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综合统计研究室:《世界经济统计简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27页。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5页。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6卷)战后美国史1945-2000》,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个人经验网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inglc.com/cjjy_4638.html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